如何引导孩子与老师和谐相处

 据《安徽商报》报道,今年4月15日,安徽省亳州市一中学的一些学生在晚自习期间,因拒绝交考卷与老师发生争吵,双方矛盾升级,最后演变成几名学生群殴老师,老师被逼还手的暴力事件。

    另据媒体报道,湖南省邵东创新实验学校高三学生龙某因考试成绩不理想,班主任老师滕某请其家长到学校谈话。2015年12月4日上午8时许,就在滕老师在办公室和龙某及其母亲谈话时,龙某持水果刀将滕老师杀害。

    近年来,一些学校的师生关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,甚至包括一些比较极端的恶性事件。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面临挑战,同时,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。

    师生之间有隔膜是常态

    极端事件当属个案。然而,在我们身边,孩子不喜欢某位老师、师生之间出现些小摩擦的状况却是常态。

    苏越是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初二学生,这学期期中考试,物理成绩明显下降,妈妈赵女士有些着急。儿子原本是喜欢物理的,之前的成绩一直很好,怎么会突然出现这样的反差呢?

    对于自己的成绩下滑,苏越表现得理直气壮:“老师太凶了,跟原来的老师没法比,我一看见她就烦,就是不想学物理了!”赵女士记得儿子原来的物理老师年轻漂亮,讲课好、脾气也好,像个大姐姐,孩子们不仅喜欢她,而且佩服她像个学霸。儿子学起物理来很有积极性。这个学期,原来的物理老师因怀孕休假,换了现在的老师。

    赵女士从儿子那里了解到,“这位老师确实比较严厉,学生上课走神、回答不出问题,就会被罚站一会儿;作业出现错误,罚写三遍错题;不交作业,平时成绩就会受影响……其实,这是位尽职的老师,只是性子比较急、方式不够尽如人意,加上有前面的老师做参照,让正处在青春期的儿子难以接受她的教育方式,所以便选择消极抵抗的态度来对付老师。”

    说起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常远,温女士一脸的无奈:“孩子很聪明,老师课上讲的内容,他一听就会。但是,他自控力差,上课调皮好动、爱做小动作,有时甚至去敲暖气管;常常管不住自己的嘴巴,影响周围同学听讲。为此,各科老师都批评过他。当批评成了家常便饭之后,效果就不明显了。后来,班主任老师在教室里设了个‘专座’——把他的课桌椅搬到第一排课桌前靠窗户的位置,而且与第一排的同学拉开一点距离。儿子觉得老师的做法伤了他的自尊,索性开始给老师起外号、画漫画。”

    温女士表示,作为家长,她和先生尽管不满意老师的某些做法,但也不好干预,毕竟儿子太淘气了,他们所能做的,就是天天提醒儿子遵守课堂纪律,争取早日不再“享受”特殊待遇。

    师生关系何以会紧张

    有研究反映,我国中小学师生关系出现了某些扭曲异化的现象,如情感淡漠、互不尊重甚至相互敌对等。

    从家长的角度看,父母对老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与老师的关系。

    初一学生陆心雨在前不久的数学期中考试中,错了一道比较简单的选择题,而且,全班只有她一个人错了这道题,老师在分析试卷时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她几句。心雨觉得很没面子,放学回到家里依然闷闷不乐。妈妈得知缘由,也很不高兴,脱口而出:“老师神经病吧?一道题不会做至于在班里点名批评吗?这样做多伤学生自尊呀?”随后,数落了一通老师的不是。

    在校受到打击的心雨得到了妈妈的“赞助”,没做对题目的那点愧疚立马消失了,同时妈妈的这番话也加深了她对老师的不满,总觉得数学老师跟自己过不去、处处不尊重自己,对数学越来越没兴趣,成绩也有所下降。

    在很多家长眼里,孩子是宝贝,不能受一点委屈,更不能被处罚。否则,家长首先就不能接受。

    年轻的小学老师齐欣在接受中国妇女报记者采访中透露,她班上有一个9岁的男生,经常把垃圾扔到地上,提醒了几次也不见效。于是,当男孩又一次将废纸扔到教室的走道上时,齐老师责令他放学后把教室的地清扫一遍。当晚,男孩妈妈就在微信里联系了齐老师,明确说明老师对她儿子的惩罚过重。此后,男孩更是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。

    齐老师坦言,一些家长在得知孩子在学校挨了批评后,不从孩子身上找原因,而是先指责老师,甚至在孩子面前指责老师的不是,导致孩子遇事会先去挑老师的毛病,对老师产生不满,这很容易使孩子混淆是非,也不利于师生关系良性循环。孔子曰:亲其师,信其道。学生只有喜欢老师,才愿意听他的课,继而,好好学习他所教授的东西。

    相比之下,家长的过激行为,给孩子的师生关系带来的影响更为恶劣。据《京华时报》报道,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初一某班学生每月轮换一次座位,为公平起见,前后左右的学生都会调换。因自家孩子的座位此次被调到了后排,该家长多次与班主任沟通未果,便认为班主任故意针对自家孩子。今年4月27日晚,这名家长赶到学校暴打怀孕的老师。幸亏当时有几个学生舍命护住老师,否则,后果不堪设想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从教师的角度来看,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的变化。

    对此,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认为,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“传道”。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戴,并非仅仅是对教师个人的尊重和爱戴,而是对教师所代表和体现的文化道统和理想信念的尊重与爱戴。这正是中国教育中良好与和谐师生关系的道德基础。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以身垂范,就很难得到学生内心的尊敬和爱戴。

    谢维和教授指出,在教师的名分中包含了奉献、给予和自我牺牲。如果教师在教育中仅仅将自己看作一个教书人,将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与“育”分离,就会为师生关系涂抹上一层“交换”的色彩,师生关系必然出现冷漠和功利的现象。当然,师生关系的变化并非是一种孤立的现象,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现代社会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变化,这是影响今天师生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    引导孩子与老师和谐相处

    当师生关系出现问题时,家长既可以化解矛盾也可以激化矛盾,关键在于家长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不同做法。

    黄女士的儿子今年读初二,因不喜欢英语老师,不背英语课文,经常被老师批评,并且会被留校,一次竟被留到晚上7点半。对于老师的做法,黄女士并不完全认同,她在认真倾听了儿子的理由之后,表示了对儿子的同情。但她同时也维护老师的尊严,她说:老师的做法确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,但是,我们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作为学生,有义务完成每天的功课,背诵作业也是作业,学英语,“说”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,不能学成哑巴英语。

    于是,黄女士引导儿子体谅老师的辛苦:“老师的目的是希望你进步,而且老师是长者,要尊重他们。你想想,老师留你背书,自己不能回家,可谓尽职尽责,对这份辛苦你要心存感激,对自己的不完成作业应该感到内疚。另外,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好好学习,成绩也不会好,吃亏的不还是自己。”

    黄女士告诉儿子,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,你必须学会适应,既要适应那些性情温和的、有耐心的老师,并从他们那儿受益,也要适应那些严厉的、苛责的老师,同样也能从他们那里获得教益。私下里,黄女士与英语老师经常交换看法,希望老师能在儿子有了小进步后及时鼓励他。渐渐地,儿子恢复了学习英语的热情。

    家长如何把自己与老师沟通的内容传达给孩子是一门艺术。有些内容只需家长了解,不必让孩子知道;有些内容可以转达给孩子,但需要父母加工,不能简单、直接地照搬给孩子。

    例如,老师提到孩子最近上课经常走神,父母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应该是:“老师非常关心你,发现你最近上课有时走神,很为你着急,老师觉得你是不是没有休息好或是有其他方面原因?”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在关心自己,如此一来,不但不会对老师产生不满,还有可能在内心产生亲近老师的愿望。如果父母对孩子讲:“老师说你上课经常走神,到底是怎么回事啊?”结果就会截然不同,孩子会感觉老师在告状,立刻会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。

    一些家长还认为,父母应该尊重、信任和支持老师,即便老师有做得不妥的地方,也应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和处理,疏导孩子的情绪,而不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指责老师、在孩子面前说三道四、贬低老师。毕竟老师也是人,是人就有不完美的地方,爸妈可以就事论事,给孩子正面的引导,帮助孩子接纳老师的不完美。这样的言传身教,不仅有助于孩子消除逆反心理,学会与不完美者相处,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,更有利于学生摆正学习态度。